?依據《DB32/T 3956-2020化工企業安全風險分區分級規則》,將企業按照生產設施或裝置、輔助生產設施、公用工程設施、倉儲設施、運輸設施、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等劃分為若干個區域,再對各區域確定固有風險等級和控制風險等級,得出區域風險等級,制定風險控制措施,并對其實施控制,以減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發生,保證安全生產。
通過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的辨識,運用定性或定量的統計分析方法確定其風險程度,一般分為重大風險、較大風險、一般風險、低風險,在企業一張圖上用紅、橙、黃、藍“四色圖”進行標繪,形成“兩單三卡”,分別是危險(有害)因素排查辨識清單、安全風險等級管控清單,安全生產責任承諾卡、作業場所(工作崗位)危險(有害)因素和物品危險(有害)危害特性應知卡、應急處置卡。并定期提醒企業進行風險分區復評,確保與企業現狀一致。
圖1 安全風險分區分級管理架構圖
技術路線和功能設計:
1、一張圖管理
根據風險分級結果繪制出企業安全風險分布圖,可直觀查看企業安全風險分布情況。

2、兩單三卡管理
自動獲取各區域對應的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、危險(有害)因素排查辨識清單、崗位安全生產職責承諾卡、危險因素物品危險危害特性應知卡、應急處置方法應急卡,以使管理者更好的了解各區域的情況。

3、預警管理
針對區域風險分級結果,定期提醒用戶對區域風險分級結果進行復評;且在區域有設備、工藝等變更時,同樣提醒對應的區域需要按照標準重新復評。
4、參數查看
建立各區域的基礎檔案、危險源實時參數、應急預案、特殊作業、巡檢記錄等數據查詢窗口,以便快速的了解各區域的管理實況,為管理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資料查詢路徑。
